
提起科大訊飛,第一個印象便是語音識別。
實際上,硬幣的另一面,科大訊飛在基于人臉識別的智能安防市場獲得的成績也可圈可點。
據科大訊飛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經營期內營業收入為32.1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
同時,它的全資子公司訊飛智元營業收入為10.8億元,營業利潤為10.2億元,凈利潤為8348.4萬元。
也就是說,訊飛智元的凈利潤已經占到科大訊飛凈利潤的半數,高達64.2%。
科大訊飛安防業務遍地開花
雷鋒網了解到,作為科大訊飛全資子公司,訊飛智元的主營業務包括信息工程(大數據城市社管云平臺)及音視頻監控(嵌入式硬盤錄像機等數字監控設備銷售)等。
而這,與海康、大華等傳統安防公司所做業務吻合度較高。
打開訊飛智元官網,點擊產品與解決方案一欄,視頻與安防、交通超腦等AI場景赫然在列。
就視頻與安防版塊,訊飛智元也提供了包括訊視天眼、天眼人像系統、結構化系統、視頻智能應用一體化平臺等各類產品及解決方案。
據悉,目前這些產品及解決方案已經落地至合肥智慧警務云、 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新建道路、蒙城縣視頻數據平臺及智能交通、渦陽縣視頻數據平臺及智能交通等項目中。
在具體的系統功能上,其所提供的能力與市場主流玩家大同小異。
以合肥智慧警務云為例,訊飛智元也是將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技術、警務大數據相結合,解決海量視頻數據的實時分析問題。
在這其中,訊飛智元認為他們的差異化優勢可以體現在三點:1、語音調度;2、城市多元化且智能化的交通信息服務體系;3、城市非現場執法體系綜合應用模式。
據佳都科技市場業務部總經理張新房統計(詳細內容發布于公眾號《AI智道》),2018年訊飛智元斬獲了11個重大項目,合同金額5.5億人民幣,絕大部分項目都在安徽省境內,具體包括:
淮北市“雪亮工程”項目(15016萬) 2017-2018年合肥新站高新區智能交通改造工程(9127萬) 蕪湖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揮中心軟硬件工程一體化項目(8005萬) 黃山市“雪亮工程”項目前端、存儲、平臺及綜治中心建設采購(5301萬) 合肥市蓬萊路跨派河橋、三河路、玉蘭大道、國際大道二標智能交通工程(4000萬) 常德市江北城區2000攝像頭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4695萬) 阜陽市公交六場、七場智能化系統工程(3237萬) 海南澄邁縣政法委澄邁縣綜治中心信息化平臺(1720萬) 山西省政法綜治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設項目(1680萬) 合肥市蓬萊路跨派河橋、三河路等道路智能交通工程項目(1078萬) 合肥市肥西縣三河路、玉蘭大道等道路智能交通工程項目(1078萬) 注:以上數據僅供參考。
由此來看,科大訊飛大力推進安防已是板上釘釘。
語音應用局限下的計算機視覺布局
科大訊飛無疑是智能語音市場的龍頭企業。但目前整個行業的語音技術落地受到諸多掣肘:
遠場、高噪音、“雞尾酒會問題”場景下識別率表現不佳。 語音識別背后的NLP技術限制:目前NLP技術并沒有達到非常高的水準,且進度緩慢,背后的原因是NLP自身并不具備三大基本限制條件:確定性;完全的知識和信息;封閉化、特定化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曾指出,處理具備這三個限制條件的問題,機器的能力一定強于人類。但是如果缺少其中一個條件,就會存在很多未知。而NLP正是一個不確定、不完全的知識和信息、開放且非特定化的課題。
語音交互本質上是人與機器的主動交互,因此用戶體驗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用戶體驗更多體現在,用戶發出交互信號后,機器能否給予準確的反饋。
截止目前來看,用戶在遠場、噪音大、語音指令文本復雜的情況下,其反饋結果仍存在不少問題。
通用場景中的語音識雖存在諸多問題,但仍不影響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語音識別企業們,根據特定場景去推出特定的解決方案提升識別率和魯棒性。
科大訊飛總裁胡郁曾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提到,語音識別選擇的場景存在一定的優先級,他判斷語音交互在電視、機頂盒和冰箱產品上的應用會最先普及起來,然后是手機、機器人,最后是VR。
現階段科大訊飛已針對不同的場景/產品,推出了多類更合適的語音方案來匹配軟硬件產品。
與此同時,除了語音外科大訊飛也在重點布局計算機視覺技術,更是在去年招募來知名計算機視覺專家李世鵬出任AI研究院聯席院長。
目前科大訊飛將主要業務分為八大部分,從最新的財務報表中營業額高低來劃分,包括教育領域、智慧城市、政法業務、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汽車、智能業務以及其他。
作為科大訊飛第二大營收領域的智慧城市,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其中大有可為,安防藍圖也隨之清晰。
此外,科大訊飛陸續投資了商湯科技等公司,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計算機視覺生態。
訊飛安防的現實對手與隱形對手
計算機視覺能力不斷加碼的訊飛,其安防競爭力無疑變得越發愈發強勁。
但它除了面對海康、大華等傳統安防企業和AI公司外,還要面對來勢迅猛的互聯網巨頭。
百度在2018年正式推出安防監控相關解決方案,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對靜態人像庫、動態視頻流中的人臉進行精準識別,整合人臉跟蹤與捕獲、實時布控。騰訊優圖實驗室也推出安防產品“天眼”。
此外,阿里巴巴城市大腦的運行直接將這個巨無霸公司推進交通與泛安防領域。
眾多行業人士向雷鋒網表示,現階段互聯網巨頭在AI安防項目的競標過程中表現并不亮眼。
但To B大時代下的互聯網企業,越發看重微小機會和過往認為不起眼的業務。
凱文凱利在《失控》一書中談到,互聯網行業的特點是巨頭企業為了保證高利潤率以及自身戰略保守性,往往忽視邊際端的業務。
而隨著消費級互聯網紅利逐漸殆盡之際,互聯網巨頭開始下沉To B端,大力進軍自己此前從不涉足的邊緣性業務,并投入大量人力、財力。
云天勵飛首席科學家王孝宇曾在雷鋒網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中講到一個觀點:互聯網巨頭很有可能是安防企業最大的隱形對手。
海康和大華的商業模式非常清晰,行業玩家非常清楚跟他們在哪些維度競爭。
互聯網巨頭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完全可以不在某些領域掙錢,但卻可以在占有這個領域后,衍生出其他盈利模式。
360用免費模式淘汰了大部分殺毒軟件公司,這之后其主要盈利方式則是通過360殺毒軟件引流至搜索,從而利用廣告盈利。
而在安防行業,有業內人士打比方,互聯網企業甚至可以免費幫客戶架設攝像頭、服務器來采集數據。
過去互聯網企業的AI應用,是為線上數據建模。
而隨著視頻監控系統的智能化和聯網一體化,整個行業又產生對線下視頻等數據建模的需求,實現城市大腦化。而為大規模數據建模的優勢,正體現在互聯網企業身上。
猶如科大訊飛語音業務受到互聯網巨頭的沖擊一樣,未來安防業務或許也不得不面對BAT。
泛安防業務之間的正面戰場,將從安防公司與AI公司兩大勢力之爭,進入安防公司、互聯網科技與通信公司、云服務公司、AI公司四局鼎立的局面。
現在年營收數億的訊飛安防,未來將如何布局?我們拭目以待。
而未來的整個AI安防市場,將會變成什么模樣? |